六一兒童節,貴州荔波縣婦聯、婦兒工委聯合團縣委到荔波三小舉辦“愛心媽媽”親情牽手活動。20位媽媽帶著禮物,與所認的孩子過了“六一”節,現場歡聲笑語。荔波縣婦聯主席蒙菊雲說,這次她也認領了一個“兒子”,併為“兒子”留下了聯繫電話。她說,舉辦這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留守兒童在自己的節日里感受到母愛。據統計,目前全縣已有221名愛心媽媽報名參加了此項活動。(6月1日《貴陽晚報》)
  儘管活動現場也是“歡聲笑語”,可是這種錶面的“歡聲笑語”卻不見得就是孩子心中最真實的反應。再說了,一個聯絡電話,能起到多大作用?“愛心媽媽”與孩子的“真媽媽”一樣,都是天涯相隔,起到的作用必然也是有限的。六一兒童節送“假媽媽”何不想法給孩子送來一個“真媽媽”?
  固然,對於婦聯等等組織來說,開展“愛心媽媽”活動是積極的作為,這是無可否認的。同時無可否認的還有,“假媽媽”永遠代替不了“真媽媽”。如果說,咱們開展的活動是針對孤兒的,那還是會收到良好效果的。那些沒有“真媽媽”的孩子能有個“假媽媽”,也是一種有意義的事情。需要註意的是,咱們開展的這次活動僅僅是針對留守兒童的。這些留守兒童都是有“真媽媽”的。關鍵的是,這些孩子還年幼,在他們的心靈深處不見得就能接受這些“假媽媽”。“愛心媽媽”只是在過節的時候來看看孩子,孩子有可能和這樣的媽媽言無不盡嗎?有可能撲到她們的懷裡撒撒嬌嗎?有可能會把“怨言”撒到這些“假媽媽”的身上嗎?有可能會唱首《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給“假媽媽”聽嗎?
  這些孩子的心靈原本就是脆弱的,當這些“愛心媽媽”和她們親熱的時候,或許他們的心靈會是一陣狂風暴雨,激起他們想媽媽的波瀾。“愛心媽媽”雖然也給認下的“兒子”、“女兒”留下了電話號碼,可是這些羞澀的孩子會撥打這個電話嗎?如果需要撥打的話,我想他們撥打的也會是“真媽媽”的電話。
  對於婦聯等等組織來說,在關註留守兒童的時候,不妨把活動延伸一下。在送“假媽媽”的同時,盡可能送來“真媽媽”。每年就一次兒童節,讓母子團圓、母女團圓不應是奢望。
  一是,我們可以由婦聯等各種組織出面,與用工單位進行協調,給務工的家長也放一個“兒童節”。兒童節雖然是孩子的事情,但是孩子是否快樂,還取決於家長,孩子的兒童節不能讓父母缺席。這需要用工單位人性化的放假制度。
  二是,是不是可以從法律的高度進行約束,讓兒童節里必須有父母的參加,在這一天里回到孩子的身邊。錢很重要,但是比錢更重要的是親情。我們既然可以強制兒女必須常回家看看,是不是也應該強制父母也常回家看看孩子,尤其可以把六一兒童節當做一個強制看孩子的節日。
  春節的時候,當聽說媽媽不回家了,一個孩子自殺了,這悲劇的導演是現實的無奈,更是親情的缺位。送“假媽媽”不如送“真媽媽”,我們的各級組織都應該做些事情,比如給這些“真媽媽”贈送回家的車票等等。
  文/郭元鵬  (原標題:送“假媽媽”不如想法送“真媽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h02ahvmd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